PJ Wu

February 16, 2024

A letter from PJ - 嘗試新鮮的生產力工具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

昨天在 Twitter 上面看到一篇推文,我想起近兩年前自己寫過的短短一段話,剛好可以趁這機會來擴寫一下。

一直以來常常在社群上看到一派說法是,不要為物所役,不要花太多力氣在什麼生產力工具上,努力把事情做掉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不完全這麼想,原因如下:

1. 嘗試新的工具能夠拓展「知」的邊界

大部分的新工具透過社群或媒體出現在自己面前時,可能是他有某個特殊的賣點,這個賣點可能是針對既有品項的某個缺點去特化改良,或者是提出了一套新的互動方式或工作流,這些東西不見得是市場上的主流標準,因此若不嘗試新東西,就很難注意到,但若試了,就可以知道「原來有這樣的事」。而這些東西累積多了,就能拓展「知」的邊界。

2. 拓展知的邊界後,就更有機會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假設透過第一步,嘗試了一些新工具,知道了一些新的東西,以 TODO 管理工具舉例來說,有可能是某種消除任務的視覺互動;有可能是某種組織與分拆任務的方式;也有可能是某種有助於習慣養成的方式等等。

這時,就可以進一步去覺察自己對哪些東西有感,對哪些東西無感。這些個人的偏好,無論是有感還是無感,都是極有價值的資訊,不僅能夠更理解自己,也可以在未來少走彎路。

---

假設前兩者都有做到,那麼即使在研究與嘗試新工具時花了額外的時間,我都覺得那是值得的,比方說我以前有一段時間在使用 DEVONthink 這個複雜無比的軟體,當時也花了時間想要研究出一套能夠編碼所有文件的機制,這件事在當下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件毫無意義浪費時間的事,但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產生了自己對於「分類」這件事的洞察與想法,這樣的想法到現在都還對我有影響,因此那對我來說就是很有價值的一段時間。

我認為應該避免的,是被工具綁架,覺得「這件事一定得要照著工具的用法這樣做」或者是「這類事一定要透過這個工具來做」。如果使用工具起來感到有壓力,這時可能就可以退一步想一想,我當時為什麼要用?現在為什麼感到壓力?我有必要繼續這樣用嗎?為什麼?若能回答這樣的問題,也會很有意義。

假設能夠在嘗試新工具時,持續研究自己好奇的地方,詢問自己的偏好與理由,得到一點結論,慢慢累積起來,一定會非常棒的。因此我認為嘗試新鮮的生產力工具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

PJ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