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

March 29, 2023

Don't make me think,很难

我一直觉得微信的产品设计特别好,以至于我在面试时经常问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优化微信的产品,你会优化什么。当对方提出一个点,来回问答逐渐深入的时候,特别可以判断候选人的产品能力。

微信的产品设计当然谈不上完美。这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产品。
但就像这世界上没有欺骗了所有人还不被戳破的谎言一样。
一个产品的好坏,总是需要分用户、分场景去讨论的。
它要么让一群人觉得很完美,要么就是对于所有人来说不难用。

微信作为一个面向 10 亿量级用户的产品,在局部、在特定用户群里、在某些场景下,远谈不上完美。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在我持续高频反复的使用过程中,依然时不时能我拍下大腿,感叹一声「真 tm 厉害!」。甚至单论某些小功能,起初会觉得平平无奇,还会觉得「嘿,如果我来搞,可以搞得更好点。比如 XXX,可以搞成 YYY 的样子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去审视这个点之后,常常会得出「哎,我没法搞得更好,搞得更简单,搞得更优雅了」。

微信里的接龙就是这样一个产品。

过去的一个多月,从来没有如此频繁地使用接龙这个功能。在这样的饱和使用下,作为具有产品经理和团长双重身份的我在使用微信接龙的时候,不断地冒出想改进微信接龙产品的念头。

接龙能不能导出数据?
为什么设置分列,按字段填写?
群接龙是不是可以直接导向群收款?
群接龙为什么不支持图片描述!
等等等等。

但冷静下来,抽离团长或者产品的角色去看这个产品的时候,却又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信息。

好像只要接龙,楼里的老年人参与度就比较高?
好像只要接龙,我对楼里哪些人参与了团购了解得会更快一点?
好像只要接龙,群里就比较 high?

赶紧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微信接龙本来就不是为团购而生,它是为微信群内收集简单信息而生的。

接龙本身展开即可填写,是不是更自然?
接龙本身填写完毕即发送消息,是不是暗示了「我已经接龙咯」?
接龙本身没有细分字段、也没有分列,是不是把填写做到了极简?
接龙最新的消息是不是就是代表了最完整的消息?
接龙时我需要有额外的理解成本吗?好像没有。

再次回到团购接龙的场景,对于要参与的人来说,其实参与接龙≈参与团购。而这样的心智,是最击中「懒惰」这个本性的。

你是团长嘛,你应该搞定一切咯?
我只是参团咯,我就是通知你一下我要咯?
你统计麻烦?你收款麻烦?这是我需要考虑的事情吗?

在我看来,接龙在面向信息提供方来说,做到了 Don't make me think。

回到这两天工作中的产品讨论中里,我们讨论了那么多如何做布道、引导、指南、案例的产品,总是在做加法,深怕用户不理解我们产品的意图,不理解我们流程设计的原因。但似乎在讨论「如何把产品做到简单自然」上面花的力气很少。

我承认,在特定的业务场景里要做到产品极简自然易懂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 Don't make me think 这条原则应该总在我们的脑子里横着。在明白这个产品的使用者是谁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将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但懂不代表会,道理如果不转化为做事的能力,那就只是一些言语而已。而如何转化?其实就是不断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对自己诚实,不要骗自己。简单,但也非常非常难。

是时候重温这本书咯。
Be honest, be true, be real.

steve-krug-dont-make-me-think.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