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起,和团队讨论产品的方式开始复古:用 Email 进行讨论。
这几天的践行后的效果,从我个人来说感受特别棒。撇开项目设计、研发、内部管理这些必要的流程之外,单纯就「讨论」这件事来说,用 Email 讨论是目前最适合我们这个小团队的方式:充分表达、高频异步。
Email 是一个特别好的能够充分表达的载体。
- Email 是单向的: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Email 可以进行「沉浸式表达」。当你新写或回复邮件时,你面对的是一个空白的编辑器(就算有过往的邮件记录,也大部分在视线之外),只有你和你想表达的内容。而 IM 对话里,因为产品形态的天然特点,界面上会涌现新的对话内容,原本撰写的内容会因此调整,还会让自己根据新出现的对话内容临时被迫发起回应。
- Email 是丰富的:这几天采用 Email 讨论后,我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表达更完整了。翻开之前飞书上的讨论,可能是受到输入框的影响,我的表达经常是短小细碎的,原本可以一次性说完的话,总是不自觉地按了回车发送。而在 Email 里,文本和图片,甚至文本和录制的视频都能按照比较不错的条理进行组织。
- Email 是按主题组织的:可能是我们使用微信的习惯,在之前使用 IM 类工具的习惯就是根据人来拉群,而不是根据主题来拉群。这样就经常导致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不同的主题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是同一拨人,而同一拨人就非常容易在因为 A 主题召集的群聊里开始不断讨论 B、C……Z 主题。这是我个人厌恶工作群聊最重要的原因。似乎 Email 交流里这样的情况就特别少。我的推测是因为 Email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很强调主题,也就邮件的 Subject,而 Email 的形态中又相对弱化人,在产品形态里和我们习惯的「群」差别很大。
我们是一个从第一天开始就百分百远程协作的团队,交流对我们至关重要。重启 Email 的同时,还给团队沟通设定了新的期望:高频、异步。
- 高频:有了想法、方案、设计就应该第一时间表达出来,不需要也不应该只在规定时间、规定会议才进行想法的交换。就像高质量的邮件订阅,有逻辑、有见地的邮件总是受人欢迎的、令人愉悦的。
- 异步:高频不代表我们需要绑定在 IM 上不断接受互相的讯息。高频应该是主动表达的态度,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负担。在过去 3 年的远程工作实践里,最大的体会是:只有很少的事情需要即时响应,而在产品构想、讨论、设计这些想法碰撞的环节,需要即时响应的情况更是几乎没有。与其在 IM 的聊天框内等待对方的回复,不如互相给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去组织、去表达。
你们团队有什么沟通诀窍要分享吗?欢迎给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