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

March 29, 2023

May what you love be your Dots

今天一个朋友转了一篇文章给我,说她挺羡慕故事的主角。
面试的候选人和我说他是怎么判断自己并不适合去学导演。
巧的是,判断是否热爱的事情都和电影相关。
更巧的是,我的职业生涯的开启也是和电影相关。

朋友转我的那个故事还挺励志的。讲的一个藤校毕业,离开四大,33岁在演艺圈跑龙套的故事。朋友说她关注的是「转行的放弃与坚定和坚持」,因为她缺这个。我挺能理解她的想法,但因为文章里说的影视行业我相对比较熟,反而更多的感受是:这姑娘挺「犟」的。

我大学毕业时,为了逃避就业(本科实在学得太差,通俗点说就是 GPA 惨不忍睹),琢磨着是不是考研。我这么分析的:原专业就别想了,还得考数学;我英语不错应该不复习也能过;政治就是背答案嘛,应该还行;自己还挺文艺的,考个这方面专业的;还不能难出天际,比如北电、中戏、甚至中国传媒大学这类的也不考虑。最后锁定目标: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系。就这个了!

经过了一个暑假的疯狂复习(其实是每天花两三小时刷政治题,剩余时间都在和室友看片听歌瞎几把聊天),研究生还给我顺利考上了。三年学完,还是回到了琢磨后面干啥的时候。那会儿有两个方向:互联网 or 影视。

说实话,我当时还是对影视更向往点。即使因为大四最后一学期有在土豆网实习的经验,对互联网公司的文化和环境心生向往,但自己可能更中意的(或者说更让自己有虚荣心的)还是影视行业,尤其是电影行业。所以在研究生最后一年开始没几个月,一个朋友一声召唤,就吭哧吭哧坐高铁去了湖南长沙跟了一个剧组。

做啥呢?说好听点叫做「生活制片」,其实呢,就是「场务」。就是剧组打杂的:接送演员、安排住宿、准备吃喝,诸如此类。但扛不住这事新鲜,而且虽然自认平时不爱搭理人,所以干得还挺带劲,睡得少精力还旺盛,需要的时候还是可以装得挺外向开朗,脸皮还厚,被剧组成员怼还不带生气的。所以混迹了仨月,剧组里面除了导演(一个色胚)和摄影团队(摄影指导为首的湖南本地人不喜欢吃我安排的宵夜),其他组员几乎都和我称兄道弟:

制片主任(≈电影的项目经理)说,小曾啊,以后要干这行,跟我混,绝对把你带出来;
男配张老师(人民的名义里的高书记)说,小曾啊,以后来北京记得来找我,喏,这几包咖啡拿回去喝;
灯光组师傅说,小曾啊,说实话一开始没觉得你行,一个上海小男生能吃得了苦?不说了,我干了,你随意!

但我很清楚:我不会再干这行了。
这行就像一个湖,丢一颗石子进去,波澜都还没怎么起呢,石子就找不见了。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会因为纯粹这些努力,而获得足够的回报。过程中的反馈周期实在太长了。而要成事,又太靠关系。不喜欢,也不适应。

就这样,彻底没有踏足影视行业。
今天候选人和我说的他自己的故事也是类似:如果连学电影要多读两年书都会犹豫的话,大概自己是不适合做这行的。

这行里愿意不计成本、不谈回报,纯粹投入的人有很多。前阵子上映的 《东北虎》的导演耿军,十年前的电影《转山》的导演杜家毅,都是这样的人。这还只是已经成功的了(耿军甚至还谈不上成功,只是有了名气),投身于此又没有起任何波澜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是真的热爱电影。

说回来,到底什么样的事可以说是「我热爱的」呢?
其实就是这几个词:不计成本、不谈回报、纯粹投入。
我尊敬这样的人,也希望这样的人终有一日能够因为过往的投入获得足够的回报。

我也希望你会有热爱的事情。可能这事不需要用生活的牺牲作为代价,反而是让生活更充盈的。我很喜欢乔布斯那句话: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Jobs sai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https://www.inc.com/jeff-haden/putting-off-your-dreams-because-you-want-to-create-perfect-plan-why-steve-jobs-said-you-can-only-connect-dots-looking-backwards.html

May what you love be your D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