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

June 1, 2022

从面试角度看设计师作品集

最近一直在招设计师,看了不少简历以及作品集。入眼的实在很少。

相对于其他职位,我觉得设计师是相对可以减少学校、公司等权重的职位。

一来和我的个人经历有关,从读书开始就接触到非常多的「野生」设计师。
有学工程的业余搞成专业的,也有大学都没读过的(当然,是对方主动选择不读的,她高中毕业托福都接近满分来着)。当然也有科班出身学美术学设计的。但至少从我角度看,在满足互联网设计(UI & Graphic)的层面,个个都显得绰绰有余。

其次,设计师相对可以独立工作,或者说对组织的依赖性不强。所以,是否有过大厂经验并不能绝对加分。况且无论是否身处组织,设计经常都是妥协的产物,所以仅凭 XX 公司 XX 产品的设计是我负责的,并不能和能力高低产生必然的关联。

那设计师如何体现自己的能力呢?或者实际点,我是怎么招设计师的呢?大概会分以下三个方面:
  • 专业能力(逻辑以及设计的成果)
  • 品味(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
  • 形象(不要笑,是真的。而且不是偏见,男女皆适用)

关于专业能力。
其实设计师的文字简历我基本一扫而过,而且对于用某种模板形成的文字简历搞不好还会减分。作品集会看的多一点,但看多了,就觉得千篇一律,让人眼前一亮的着实少之又少。我面 UI 多一点,所以经常看到的套路就是:

  1. 我做过哪些项目。
  2. 我如何思考这些项目的。(通常都是些套话。)
  3. 我运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继续套话。)
  4. 具体项目的页面。(作品集上看着都很棒。)
  5. UI 规范。(是不是完全用上,还两说。)
  6. 有些还会附上用户画像、产品场景这些的。但经常只有结论,没有过程。说服力欠缺。

其实,求职者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已经入职了,在哪些方面会让我的合作者对我的能力印象深刻呢?我的个人观点是:大可不必面面俱到,把自己做过认为比较成功的设计案例,从头到尾,具体细致的拆解一遍,可能会更抓面试官的眼球。至少肯定抓我的眼球。

这个项目的起点是什么?
你接手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你的设计限制什么?产品层面的、技术层面的、销售层面的、老板层面的。
你是怎么思考的?从哪些角度,有哪些数据佐证,有哪些事实依据?
你的设计是如何进化的?
初版、终版、关键节点版,分别是如何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又是怎么思考?或者你做的坚持和妥协是什么?
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障碍,你又是如何解决或者妥协的?
最后产品在设计上的改进效果如何?怎么证明是更好了?

可以问的问题很多,但如果平时没有积累,其实是无法一环接一环填上这些内容的。大概念容易制造,小细节却很难作伪。

可惜,我看到的作品集,几乎没有一个是这样的。

至于品味和形象,其实都是面试过程中的附加分。而且如果能把专业能力表达清楚的人品味和形象都不会太差。

关于品味。
从思考到实现,当中的桥梁除了日复一日的练习,便是在生活中培养的品味了。甚至可以说,如果设计师自己没有一些独特的观察世界的角度,本身的设计能力不会特别好。

至于形象,我一直觉得它体现了一种一致性,即某种意义上的知行合一。TA 的外在形象是自身设计标准的投射。当然可以不用和大众审美保持一致,但肯定会具有某种自洽。

以上,希望对正在寻找下一个机会的设计师有所启发吧。
我依然在持续招聘,不止设计师,还有产品经理。
有兴趣的留言递简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