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如下:
- 作为螺丝钉,每天高效运转,却始终看不清工作的全局。
- 无尽的跨部门会议,争论的焦点从业务目标,逐渐漂移到“这事归谁管”的权力游戏,大量的精力消耗在拉扯之中,而非创造价值,我们究竟在干什么?
- 新的岗位,新的工作职责,但没有人指导,自己不知道如何给自己和团队找到最优的方向和目标。
这些困惑的根源,往往指向一个我们身处其中、却很少察觉的概念——企业架构。
企业架构,一个听起来像是个只属于CEO和高管的“务虚”词汇,与我们普通职场人无关。但我越来越发现,10 年前机缘巧合积累的知识,这张无形的、关于企业如何运转的蓝图,极高的影响了在许多大大小小的工作里的思路,决策。
杠杆效应极高。
理解企业架构,最重要的不是去学习那些复杂的框架和名词,而是建立一种“架构化”的思维方式。
这是一种向上思考的习惯。在埋头做事的同时,抬头看路。你会:
- 在 Peer 冲突里更好的找到利益契合点
- 重大事务需要你提出建议的时候(注意定语),能总是提出真正有效的,直击本质的优化建议。你的 Reputation 是需要这些有限的机会来积累的。
- 在向上管理的时候更容易避免对 Bigger Picture 的误判
- 对公司事务甚至行业八卦有足够的知识做「颅内思考训练」,而不只是「吃个瓜」
这些没有人会教的「背景知识」,才是真正告别无效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可能工具。
以下是一些知识,找一两本相关的书来阅读就足够了:
- TOGAF 企业架构方法论
- 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付晓岩老师的理论架构,我很喜欢)
另外,你会发现「企业架构师」是一种存在的岗位,大量企业会直接招聘 TOGAF 理论实践者,薪资不菲。
而大学里会有「企业架构」专业甚至课程吗?显然没有。这些都是社会大学才能让你自己积累,自己学习,自己实践出一条别人根本走不了的路的隐藏方向。
企业架构,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