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宇宙的平衡,是职场人必须的修行。
第一个宇宙:企业大宇宙
企业宇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如同宇宙的引力般存在。它由企业文化、流程、目标、沟通方式等构成,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具有着不可逆转的惯性。
入职第一天签下劳动合同的瞬间,你就被捕获进这个既定的轨道体系。
规则不是用来热爱的,而是用来遵守的。企业的年度预算周期永远比你的灵感迸发更有规律,管理层会议形成的决议永远比你的专业判断更具强制力。这不是价值观的较量,是组织生物学的基本法则——当个人神经突触的传导速度超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阈值,紊乱就会发生。
因此你可以不认同不喜欢你所在的企业的各种表现和文化,也可以随时抱怨,但在这个宇宙里,你如果行为上成为了「刺头」,成为组织行动的「反动力」,这不光绝对影响你的发展,影响企业的绩效,这核心其实是缺少职业道德的行为。
事实上,你并不需要「虚与委蛇」,「同流合污」才能融入,但给自己冠以「洁身自好」「出泥不染」然后瞎几把搞同时还自我感动,这才是最幼稚的。
(这样的声音,真的不少见,你看网上骂企业的不都是这类吗?)
第二个宇宙:私人小宇宙。
这个私密宇宙的核心不是反抗,是超越——用更高维度的操作系统兼容底层协议。(在我的个人经验里,真的不困难)
当你还是 individual contributor 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清晰的分辨出哪些是企业宇宙里的正向激励,哪些是你个人价值观里的正向激励。
理想的状态下,找到这两者共赢的方向;最差的情况下,维持自己追求的所得。绝对不可以的,是错把企业的激励(升职,加薪的途径)当成个人的价值导向,这样你会很容易丢失自己的个人追求和长期职场竞争力,时间会让这些损失不可逆的留在未来。
当你是个管理者的时候,事情就复杂也有趣的多了。
你需要尽可能在你的职权内,维持一个独立的,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部门风格,并隔离一切来自企业宇宙的干扰。
比如公司要求记工时(但你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你如果能想办法不做,或者很水的做,你的部门就会因为你而效率高一些,部门内的同事也会信任你一些;如果你轻易的让「公司宇宙」里的声音击穿到属于你的世界来,你的宇宙就会崩塌,你的资源,就不会再是你的资源了。
一个最基础的原则:绝不要轻易的说「老板让做这个」,「公司让做这个」然后把不合理的事往下传递,松一次口,两个宇宙就塌陷到了一起,你的名声就没了。
悖论吗
这种分裂不是虚伪,是职业化生存的关键智慧。
当你能让两个宇宙产生协同效应时,就会触发奇特的职业跃迁——企业认为你是最懂规矩的执行者,而你知道自己始终主宰了自己的一片世界,可以做任何自己希望的尝试。
真正的职场自由从不来自对抗或逃离,而在于精准控制两个宇宙的压差。那些能在年报数据和私人手账间自由切换的人,在流程文件和创意文档中无缝跳转的人,在组织需求和个人成长间找到黄金分割点的人,才会在职场里经营出自己的自由空间。
职场如果不自由,你的价值就会始终在打折状态运行。
很亏啊。
---
实操层面很复杂,需要很多案例才能讲解,未来些案例的时候慢慢细说吧。
---
实操层面很复杂,需要很多案例才能讲解,未来些案例的时候慢慢细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