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产品经理进阶的笨办法》里提到了:理解为什么。要理解为什么除了能有获取正确信息的方式、推演逻辑的思考工具或者框架外,我觉得最重要的起点就是要有好奇心。
有人说好奇心没法培养,这玩意儿是天生的。随着年龄增长,就会消退。
有人会抨击现有的标准化教育扼杀了我的好奇心,让我们只知道标准答案。
也有人会说,这事情家长的锅比较大,从小没有引导、培育。
以上都对,但也不对。至少我觉得好奇心的种子总是深埋在我们的心里,就像当初人类及所有哺乳动物的始祖:在几乎无法存活的环境里,活着,但藏在无人知晓的地底。
具体怎么做呢,我的方法是找到一个你特别特别特别喜欢的事情,然后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七大婶八大姑。我的起点其实是《圣斗士星矢》以及背后的希腊故事。但这个有点年代感了。考虑到科技产品进化,除了军事转民用,很多都是黄赌毒开道,不用避讳。视频用于黄、电子支付最早用于赌、毒更是天然的Marketplace,还有点 Social Network 的意思。那我们说了几乎亘古不变的例子:岛国爱情动作片。
每个接触过影像的男生,都不用避讳自己关注过岛国爱情片,以及里面的女主角。譬如苍老师、波老师或者其他什么老师。(女生就自动转换成各种 BL 情节就行了。)
第一个问题很关键,也是需要刻意去问的:你为什么喜欢苍老师呢?或者可以问得再具有挑战性一点:你为什么喜欢岛国爱情动作片呢?(硬要切换成欧美系,也行。逻辑是一样的。)
你可以从女主角身材开始挖掘。
为什么你喜欢这样的身材和面孔?
你还喜欢其他类似的的女性形象吗?她会给你带来同样的冲动吗?
有人和我一样吗?为什么他们和我一样?
历史上有类似的形象吗?这类形象什么开始有大规模传播的?
是因为电视吗?是因为玛丽莲·梦露吗?
100 年前有类似的情况吗?500 年前呢?
为什么油画里的裸体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一番操作下来,你可能生理、心理、社会、艺术、历史、传播、时尚等各种领域都收获了些稀奇古怪但又藕断丝连的知识。
OK,以上其实是初级操作。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不忘初心,想对这个事情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那再来点高阶操作。当然,这个基础还是你会继续看更多这类片子和视频,而且你开始习惯多问点问题了。
好像这行业还有品牌?品牌 A 和品牌 B 区别是什么?
每个品牌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切这个主题呢?
哪个品牌销量(观看次数)多呢?为什么呢?
为什么你喜欢快进呢?
为什么你辛辛苦苦下载后,然后瞄一眼就删了呢?
为什么喜欢看片段了呢?这个是不是和抖音的机制一样呢?
剧情模板是怎么样的呢?哪一段最吸引你呢?为什么呢?
如果你来拍,你会怎么拍?
哪些封面很抓人,哪些呢觉得很俗呢?为什么呢?
一顿操作猛如虎,你可能又在某些领域获得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洞察,包括但不限于:内容创作、品牌定位、市场分析、竞品调研、横向比较、视觉设计。
那后面怎么做呢?你只要是一个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大概这个时候已经可以脱离低级趣味了,至少不会沉湎于此,并且在一系列的研究和问为什么之外发现了你额外的兴趣点。抓住这些兴趣点,把初阶高阶动作再做一遍。好奇心种子已经被激活,重新开始生长了。你要做的是,把生活中但凡你感到一丝丝兴趣的事情,找到,并且沉浸进去,好奇心就能成为你的另一个肌肉记忆。
祝愿每位看到此篇的读者,不需要从岛国爱情动作片才能激发好奇心。
生活的各个角落,世界的不同方面,充满着让人着迷的人和事。
May the Curiosity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