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30, 2024
「一代不如一代」的神話
「現在的年輕人喔⋯⋯」 下一次你聽見有人準備要自吹當年多認真努力、感嘆「一代不如一代」時,請讓這位充滿智慧的長者知道,在五千多年的人類歷史中,他並不孤單── 西元前 2800 年: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塊泥板上指出「孩子不再聽父母的話」。 西元前400年:蘇格拉底痛批「現在的小孩熱愛奢華、舉止不端、蔑視權威。他們反駁父母、跟同夥八卦、吃飯狼吞虎嚥、對老師橫蠻無禮。」 1274 年:隱士彼得說「現今的年輕人只想到自己。他們對父母或老人毫無敬意。他們對所有的約束都不耐煩。」 1771年:倫敦雜誌警告現在的年輕人 「只想到自己、不尊重師長」。 1859年:《科學美國人》雜誌擔心年輕人專注於 「刺激與玩樂」,而不是 「責任和工作」。 1950年:美聯社指出家長們慨嘆青少年「缺乏責...
Read more
Read more
September 28, 2024
Self-improvement is a privilege
Self-improvement is a privilege. And by privilege, I don't mean living a comfortable life, but possessing the ability to imagine a better one—and believing you have the power to achieve it. For those immersed in self-improvement or self-actualization, this might sound strange. They often take for granted that every person can choose wh...
Read more
Read more
August 25, 2024
你想要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人的慾望通常不是源自內心,而是模仿他人所產生的。模仿而來的慾望,目標都是能以某種方式「正當化」自己。這種現象無處不在: 名牌包包、手機、或鞋子,在名人加持下變得炙手可熱,我們幻象這些商品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看到朋友在熱門景點的打卡,或網紅展示的奢華生活,我們會默默地將這些景點或生活小物放入口袋名單。 小孩本來對某個玩具不感興趣,但看到其他孩子想要那個玩具時,自己也跟著想要,甚至跟別人搶。 看到限量搶購或限時折扣活動,即使只是路過,我們也會產生「我是不是也該搶一下」的衝動。 某位你不喜歡的同事晉升或受長官賞識時,即便你根本不在乎升遷或關注,也可能萌生「憑什麼是他」的怨懟。 選舉時,一個政黨的立場無論如何牆頭草甚至大轉彎,許多選民還是數十年如一日投給它,絲毫不見其中...
Read more
Read more
比特幣浪費能源嗎? 如果我們真的有誠意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先搞懂一件事:怎樣算「浪費」能源? 手機平板整天插著電打遊戲看影片,算不算浪費能源?開趴玩樂時使用高能耗的燈光、音響、空調設備,算不算浪費能源?為了美感而採用奢華的室內裝潢,算不算浪費能源?為了省時舒適而搭乘長途飛機,算不算浪費能源?購買快時尚服飾和過度包裝的商品,算不算浪費能源? 這些例子,都對某些人來說合情合理、對其他人來說奢侈揮霍。很顯然,沒有人真的有權力去定義別人怎樣是「浪費」能源。 因此正確的問題是,比特幣拿能源來做什麼? 比特幣利用散布全球的能源,解決一個現代人隱而不見的問題:政府對貨幣的全權宰制。 如果政府和央行可以用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稀釋你辛苦工作積累的財富,那代表你並不真的擁有你的財富,而是...
Read more
Read more
July 24, 2024
「價格」是個不可靠的指標,「成長」也未必如你所想
如果你拿一支每天刻度都不一樣的尺去量身高,你一天覺得變高了、另一天又變矮了,根本不會知道到底是你的身高真的有變化,還是是你手上的尺在作怪。 同理,當一個經濟系統最底層的衡量單位──貨幣的價值──是浮動的,「價格」就不再是個可靠的指標。但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經濟現實。 隨著各國央行調控利率匯率、擴大貨幣供給,大家都知道長期來說,我們的錢只會越來越不值錢。也因此,當一些東西的價格水漲船高,我們根本不知道是它們真的變貴、更有「價值」了,還是其實只是計價的單位變小了。 房地產的價值真的變高了嗎?還是只是市場裡的錢越來越多?以美國為例,房市和貨幣供給的成長幾乎是1:1。有房子的人並沒有變特別有錢,其實是沒房子的人相對變窮了。 股市真的越來越好嗎?經濟真的應該長期成長?以2023年...
Read more
Read more
July 14, 2024
台灣央行怎麼「印鈔票」
包含我在內,大部分人應該都不知道台灣央行會「印鈔票」──擴張新台幣的供給。以及如果會,他們又是怎麼做的。 許多人都聽說美國聯準會會「印鈔票」,在網路上也能輕鬆找到「公開市場操作」或「量化寬鬆」等字詞的解釋。事實也是如此,1971年美國脫離金本位時,貨幣供給量約為6500億美元,來到2023年已超過2兆(source)。既然美元的供給量在過去幾十年內不斷增加,新台幣對美元卻還是保持差不多的匯率,那不就代表新台幣也用幾乎相同的幅度增加了嗎?我後來找到資料,證實了台灣的貨幣供給量從1992年的295億美元,來到2022年的歷史最高點1947億美元(source)。 但是台灣央行是怎麼印鈔票的?《致富的特權》提供了完整的解答:台灣央行憑空創造了新的新台幣,到外匯市場買進美元...
Read more
Read more
寫作是什麼?寫作就是思考。 為什麼?讓我們做個實驗:回想你最好朋友的長相,然後拿支筆,在紙上畫出你熟悉的這張臉。不必畫得唯妙唯肖,只需要能傳達這位朋友的臉型、髮型、五官、比例等特徵,讓其他人也點頭說「這是他沒錯」就好了。 你是否發現,你根本不清楚自己最好的朋友長什麼樣子?你是否連他的輪廓和眼睛形狀都不太確定,更別說其他細節?當然,想必你還是能在茫茫人海中認出他,只不過,你沒有能力把這位朋友的長相傳達給其他人知道。 面對自己的思考,我們往往也是這樣含糊帶過。 你以為你「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但如果你沒有能力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你還稱得上「擁有」這些想法嗎?你是真的有具體的「想法」,還是只有一團模糊的「感覺」? 假如你沒有能力、甚至抗拒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那麼或許,你更...
Read more
Read more
我們之所以預期一支新手機了不起用個三四年就應該換了,背後原因,就跟你把鄰居窗戶打破可以替國家增進GDP,是相同的。 因為,在這個追求經濟「成長」的法幣系統裡: 2%的目標通膨率,等同2%的現金購買力下降,等同鼓勵所有人趕緊把現金花掉再說,等同激勵市場上的供給者「先賺了再說」。 於是,商家有很大誘因,用無法永續的方式,製造經不起時間考驗的產品和服務,採取譁眾取寵、短視近利的營銷策略把東西賣出去,並鼓勵市場產出五花八門、目不暇給、卻不可靠不長遠的更多商品──創造資源的浪費。 當我們用GDP──這個務虛不務實的指標──來衡量經濟,就會以為更多的產出、更多的消費、更多的收入、再反過來刺激更多的產出,等同經濟的無限「成長」,以為這樣就是好的。 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當貨幣的價值...
Read more
Read more
25k月薪,10k房租,孤身一人北漂。25歲時的我,很清楚自己為什麼對金錢感到焦慮。 幾年後,換了幾份工作,生活品質隨月薪翻倍。然後我開始困惑,為什麼我依舊對金錢感到焦慮。 那些「成熟的大人」們告訴我要學會理財,他們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確實,走進誠品,總有幾本投資理財書在暢銷排行榜上。看來,至少我不是唯一對金錢感到焦慮的。 我開始學習現代必備的金融求生技能:辦信用卡,準時繳費,累積信用;定期定額,買ETF,指數基金;海外券商,美股美債,追蹤趨勢。 走到這,大部分人應該都覺得仁至義盡,自己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剩下的就是努力工作吧。 但我心中,長期以來總有個疑問:為什麼這世界是這個樣子?反骨如我,對此甚至深感憤怒。 憤怒。 因為生命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體驗,...
Read more
Read more
June 30, 2024
職場的即時通訊與寫作文化
以知識工作為主的組織裡,大部分企劃和PM(專案管理)的工作,完全可以被正確的溝通工具和扎實的寫作文化所取代。 首先,選擇正確的溝通工具,是以「該平台最有效使用方式」去傳達訊息。以Slack為例,即時通訊讓各部門或專案團隊能在自己的群組中快速討論,但這不代表所有通知、更新或交接任務,都應該拉一個新群組來佈達──許多資訊明明是一封Email就能溝通到位的。如果是軟體版本更新,也應該在已有的工單系統中註記清楚,而不是在群組中發布訊息。 這顯示了一間公司缺乏有系統、有思想的寫作和溝通文化。Slack的即時性讓許多人以為只要標記了相關人員並發出訊息,就算完成了「溝通」。然而,這種做法只顧及發訊者的方便,沒有考慮接收者的工作流程安排、管理和追蹤。許多人甚至認為有效的跨部門溝通就...
Read more
Read more
June 25, 2024
比特幣是21世紀最保守的資產
比特幣是你今天能擁有最保守的資產。 「保守?」你肯定這樣想。「這個看不見摸不著、毫無生產力的電腦程式,價格波動劇烈,政府無法監控,還是犯罪份子的交易工具。它怎麼可能是最保守的資產?如果說它是全世界第二投機的標的,才沒人敢稱第一!」 這正是媒體和政府想要你相信的。 但如果我們揭開黑幕,會看見截然不同的世界。 首先,請容我提醒你:相信政府和央行的承諾,才是最激進瘋狂的信念。 “1929年,政府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經濟繁榮會持續,結果美股崩盤,經濟萎縮,失業飆升,開啟大蕭條。 1973年,各國政府和央行表示經濟成長穩定,石油價格不會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結果石油危機爆發,全球經濟放緩,發生劇烈通膨。 1980年,日本政府認為房產和股市飆升沒有問題,結果90年初泡沫破裂,日本陷...
Read more
Read more
June 23, 2024
A letter to some friends
You think you're not as good. You're less attractive, less charismatic. You're slower, shier, less interesting. You think you're either too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or too old and unexciting. You've always had to work harder than others to achieve the same, or even less. Or maybe you’ve been a bit lazy, falling short of the dreams you d...
Read more
Read more
June 20, 2024
Why I quit yoga
I practiced yoga regularly for a year before COVID, but never picked it up again after the pandemic hit. I’ve been pondering why I’ve lost the urge to return to yoga. Then, I stumbled upon some videos and articles about Christopher Hitchens, and suddenly it clicked. Hitchens was a rebel, a contrarian, a prolific thinker and writer. He ...
Read more
Read more
我們來玩個遊戲。 從1到10000選一個數字。如果你挑出的數字剛好是我心中想的,我就給你一萬元。不過,在我們開始之前,你得先簽個合約,同意連續參加這個遊戲二十次,每次參加費用是100元。 不用算期望值,你用膝蓋想也知道這是門賠本生意。 這就是保險的本質。 保險公司拿了你和其他千千萬萬人的資料,精算出一套他們幾乎穩贏不賠的賭局,並成功說服千百萬人乖乖把遊戲參加費繳好繳滿。只有少數運氣特別好──或特別壞──的人能從保險公司手中把錢贏走,剩下那些白白進貢了大筆資金給保險公司的人,會得到一句理所當然的「保險就是不要用到最好」,彷彿你的平安健康是用錢跟保險公司買來的。 保險公司更高明的地方是,他們兜售著「敢夢敢拚」的夢想,培育一批滿腔熱血的業務大軍,說服他們相信自己在做善事,...
Read more
Read more
昨天我得知太太的曾曾祖母,在清朝末年是「一品夫人」。 簡單查了一下,發現「一品夫人」在古代封建社會中,是誥命夫人中的最高封號。也就是說,太太的曾曾祖母的丈夫曾在清朝擁有最高的官階。 太太與我分享了「一品夫人」和她孫女──也就是我太太的姨婆──的照片,說姨婆小時候長得很可愛。 對,照片,那是民國初年的事。 姨婆是個可愛溫暖的奶奶,總是笑容可掬、親切有禮。她經常興奮地分享她的故事,例如,她是嘉義第一個燙頭髮的女生。當時,燙頭髮需要用金屬夾具加熱,用紙測試溫度,只要紙會捲起來但不會燒焦,就可以進行燙髮。又如,她小時候與朋友去吃路邊攤,得躲起來不被路人發現,因為如果被家裡的傭人發現,就會告訴太太,小千金她就要倒霉了。 雖然我非常喜歡姨婆,但對於她這些王公貴族的童年故事,我卻...
Read more
Read more